文│马田1924年夏,共产党人方志敏受党组织委托回到家乡——江西省弋阳漆工镇湖塘村开展农民运动,创办了“旭光义务小学”和“贫民夜校”,帮助普通群众读书识字,开展阶级启蒙教育,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每当夜幕降临,贫民夜校的煤油灯亮起,四邻八乡的农民便纷纷赶来,其中除了年轻人之外,还有一位已值知命之年的老农。得知方志敏回村宣传平民教育后,已经50岁的他每日翻越几十里山路,几乎很少错过贫民夜校的课程,而他就是之后为苏区经济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红管家”——张其德。1874 年出生于江西省德兴县张村乡祝家营的张其德,与方志敏的父亲是做茶叶生意的故交,因而方志敏又称他为“同年爹”。湖塘灯光照亮了张其德内心革命的火种,他曾向方志敏问道:“我想参加革命,做一个像你这样的人,但不知怎样做。”方志敏笑着说:“你为我们通风报信,这不就是革命工作吗?我便是你参加革命工作的介绍人!”张其德听罢,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不久后,张其德便在弋阳秘密加入农会,并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跟随方志敏踏上了革命的征程。01勇担“红管家”张其德1929 年 10 月初,在弋阳、横峰、德兴、贵溪先后成立县苏维埃政府的基础上,信江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弋阳漆工镇召开,正式成立信江苏维埃政府,方志敏任主席,之后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有很好创造”“是坚强的苏维埃阵地”。 在方志敏的信任下,张其德在信江苏维埃政府经济委员会负责财政工作。 1930 年 6 月 20 日,中央军委长工局办事处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决定赣北、赣东北一带红军“应立即集中,正式成立红十军”。 根据这一精神,中共赣东北特委以江西独立一团为基础,吸收赣东北各地赤卫队、游击队和部分少年先锋队队员,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张其德任红十军供给部长。信江苏维埃政府在成立之初便致力于做好各项经济工作,并把“建立劳动人民自己的银行”提上了议事日程。 1930 年信江苏维埃政府专门召开会议,方志敏、邵忠、张其德、黄道等人出席,决定筹建“信江苏维埃贫民银行”,由省财委会主席邵忠任行长,核定银行基金 20 万元,其中现洋 16 万元由财委保管,并准许银行印发纸币 4 万元。 然而,由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赣东北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信江苏维埃贫民银行”的牌子还未挂出,就改称为“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 同年 10 月 16 日,特区贫民银行在弋阳县芳家墩正式成立,并向工农群众集股 1 万元左右。发行纸币、调节经济、支持生产、统筹军费、支援革命战争,成为特区贫民银行的首要职责。 然而,特区贫民银行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 随着敌人疯狂向革命根据地进犯,上饶、横峰部分苏区遭受严重摧残,闽北苏区也失地不少,财政结余亦基本用尽。 刚刚办起来的特区贫民银行在面临一系列困难的情况下,基本上是随军队和党政机关转移,从弋阳芳家墩迁至烈桥东坑塘坞时,工作人员由六人减少至三人,而就在此时,原银行行长邵忠同志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倒在了赣东北苏维埃政府成立前夕。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伍角银元券革命需要“枪杆子”,也不能没有“钱袋子”。 在此危急时刻,谁能担此重任? 当时特区贫民银行的工作人员配备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精简,另一个是任人唯贤。 张其德虽已年过半百,但是平日工作认真,态度严肃,不讲空话,注重实干,深受同志们和群众的爱戴,方志敏也评价其“账目清楚,很善于理财”。 于是,方志敏便将张其德从前线调回,担任财委会主席兼银行行长。 另外,还从红军和其他部门挑选出一些政治思想好、有文化、有朝气的年轻人到银行工作,学政治、练珠算、点钞票,为开展银行工作和扩建银行机构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期苏区金融事业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才。随着革命的进行,贫民银行的工作环境趋于稳定,银行队伍逐渐发展壮大,金融活动也陆续开展。 1931 年 5 月,贫民银行开始发行“贫民银行券”,分贰角、伍角两种面值,票幅 94 × 75 毫米,背面印有繁体字的银行公告“本行钞票,现银一律; 准备基金,十分充足; 工农士兵,携带轻便; 县苏区苏,都可兑现; 买卖完税,毋许折扣; 倘被查出,定必彻究; 发行纸币,信用攸关; 如有伪造,从严惩办。 行长“张其德”和“公元一九三一年五月印”字样,并加盖红色方形印章。 这些纸币上的“贫民银行”“镰刀斧头”“五角星”和“公告”等元素,带有鲜明的阶级性与革命性,既作为通用货币参与商品的流通交易,又是党和苏维埃政府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的工具和媒介。02清名“金不换”闽浙赣省革命根据地旧址1931 年 11 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方志敏兼财政部部长,张其德任财政部副部长,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退回群众股金,改称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银行基金也由省苏维埃政府财政补贴逐步充实到 18 万元。随着根据地地理范围的发展扩大,赣东北与闽浙赣省逐渐相连,组建成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业务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闽北、浙西、皖南。 1932 年 12 月,中央批准赣东北省改称为闽浙赣省,赣东北苏维埃银行也随之改称为“闽浙赣省苏维埃银行”,行长由时任赣东北省苏维埃财政部部长张其德兼任。在方志敏和其他同志口中,张其德是一位极其严格的财政部部长,“该投放(投放货币)的投,该支(支出的费用)的支”,不该投放和支出的货币,随便什么人批了他也不支。 从而控制住了货币“闸门”,为保持币值长期稳定创造了条件。 尽管出身农民,张其德却一直坚持刻苦地学文化。 组织上曾经配了一位大学生给他做秘书,但他对秘书起草的文稿毫不马虎,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进行修改,直到他认为可以后才给予签发。虽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张其德幼年读过三年私塾,打得一手好算盘,农闲时外出做点茶叶、竹、纸生意,颇有才干与经济头脑。 随着苏区财政贸易事业的发展,张其德和同志们动员群众集资建立消费合作社,开办苏维埃商店,统一收购苏区盛产的笋干、毛竹、茶叶、木材等土特产品组织出口,制定了一系列财政制度,完善了财政部的组织机构。 同时,他还联合群众,在苏区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小工厂,充分利用当地的煤矿、铁矿等资源,逐步建立了适应战争需要和人民生活需要的苏区工业体系。1934年的红军饭票,下方竖排文字为:兹有红色战士在群众家吃饭一餐,特给此票为证(该票准群众转送各财政部兑铜元拾枚)。落款为:闽浙赣省苏财政部部长张其德,副部长谢文清,公历一九三四年。除了自己搞生产,缴获国民党的物资也是苏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张其德经常随军出战,组织力量运回战利品和向土豪的筹款。 红军打胜仗,缴获很多物资,组织决定拿出部分物资折价出售,但他自己从未买过一件。 每次运输物资时,他也总是率先挑着重担走在前面,战士们见他年纪大,劝他少挑点,他笑着说: “你们别嫌我老,比起筋骨来,我还不输你们,挑担子是我的老行当了! ”一次,他率队运送一批布匹、食盐路经家乡,一位战士悄悄地拿了一小包食盐给他家送去。 张其德发现后,立即派人抄近路追回战士和食盐,并对这位好心的战士给予严厉批评。 经过几次长途运输,张其德逐渐建立起一支专业运输队,为开拓苏区财源作出了巨大贡献。“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 ” 虽身居高官,管着无数财物,作为财政部长的 张其德 却 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红军战士本色。 所经手的金银财物上千上万件,他却从未私自动用过一分钱,将一分一厘钱都用在革命事业上。 在当时物质奇缺、生活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一身灰色粗布军装,一双草鞋或土布鞋是他的“标配”,身上的衣服总是补丁叠补丁,就连使用的办公桌都断了条腿。 做桌椅生意的老乡打趣道: “堂堂财政部部长,有的是金条、银元,你怎么还在用这断腿的桌子? ”张其德对老乡说: “老乡呀,革命的日子还长着哩,财政部部长更是要带头节约啊,富日子还得当穷日子过呀! 你看,这桌子不是一样用吗? ”在当时苏区“食盐贵于油”的情况下,即使孩子来看他,张其德也只摆些淡而无味的素菜。 孩子看到屋内堆着一袋袋食盐,误认为父亲忘了放盐,张其德却说: “不是忘了摆,而是没有放。 别看屋里堆着盐,那可是红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是红军战士的命根子。 战士不吃盐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不能打仗。 我们做后勤工作的,少吃点盐碍不了大事。 ”03不做“阶下囚”中共赣东北特委旧址1935 年 1 月,在江西省玉山县怀玉山,方志敏在率部队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军队围剿,战斗数日后弹尽粮绝被俘,囚禁在南昌国民党看守所,于 1935 年 8 月 6 日英勇就义,时年 36 岁。获此消息后,省委书记关英立即在德兴毛家畈主持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并作出具体部署:实行战略性转变,把苏区划为三大游击区,成立信河、乐河、(开)化婺(源)德(兴)三个特委,将红十军团在皖南突围出来的部队和红 30 师第 1 团共 800 余人,编成红军挺进师,由师长粟裕、政委刘英带领,挺进浙西南,开辟新苏区,省委率红军独立团和直属游击大队在磨盘山、三县岭一带就地打游击。从此,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转入了艰苦的游击战争时期。张其德与余金德、滕国荣、程伯谦等同志组成赣东北特委,留在赣东北坚持游击战争。 张其德和程伯谦奉命组建起“赣东北特区游击队”,带领财政部的同志和部分苏区群众转战在横峰磨盘山、德兴横港广才山一带,在崇山峻岭中与敌人周旋。 越来越严峻的斗争形势和越来越恶劣的斗争环境,让这支队伍分分合合。 他们每日遭受敌人的追剿,不仅面临着外缺援兵、内缺食盐、粮食等物资的极端环境,还常遇到敌人飞机散发传单夸耀“战绩”以动摇红军军心的情况。 面对这些困难,张其德一面发动大家挖野菜、采野果充饥,一面在战士们面前将传单撕得粉碎: “你们不要相信这些鬼话,我们决不投降。 ”赣东北特委游击队在程伯谦、张其德等领导下,摧毁了敌人在葛源附近长林山一带的封锁网,还袭击了篁村、槎源坞的炮台,打得敌人手忙脚乱,胆战心惊,并逐渐打开了新的局面。1935 年 8 月的一天凌晨,敌人出动大批兵马“围剿”游击队。 由于敌我双方兵力悬殊,张其德不幸被捕。 面对身居要职的张其德,敌人“如获至宝”,被列为重点囚犯后于同年 10 月被押送南昌老福山第一监狱关押。 期间,敌人软硬兼施,试图摧毁张其德的心理防线,先是以高官厚禄收买,后是动用重刑拷打,而在这之后等待他的又是无休止的残酷折磨。 面对敌人的疯狂,张其德始终立场坚定,“任尔东西南北风”,拒绝在所谓“认罪书”上签字。新四军南昌办事处旧址1937 年 7 月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国民党被迫释放在押政治犯。 当年 12 月,张其德在弋阳获释。 长年的革命斗争,特别是被国民党关押期间的严刑拷打,使张其德的身体大受摧残。 仅仅休养了一两个月,张其德便拖着病体,找到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向办事处主任黄道执意要求工作,不得已之下,黄道只能将他留下。 1938 年春,张其德便奉命回到德兴,着手恢复德兴的党团组织,并组建了弋横德中心县委。在筹建中心县委的过程中,经费管理问题成为张其德的工作重点。 一次,他发现一些经费开支上存在问题,于是找负责财政的干部罗才林来认真核对,结果查出支出金额上存在出入,怀疑有人贪污了款项。 张其德便组织了所有能接触到账目的同志进行笔迹比对,以及调查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个人花销情况后,证实了正是罗才林贪污了公款。 革命队伍里决不允许有贪污犯存在,罗才林被立即开除党籍。 罗才林被开除后内心十分不平衡 ,他将张其德的抗日活动情况向国民党弋阳县委政府告密。 1938 年端午当天,国民党便带领 100 多名士兵,在叛徒罗才林的引导下,杀气腾腾地直扑张村祝家营,张其德再次落入敌人的魔掌。 1938 年 7 月底,为赣东北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张其德在上饶市郊英勇就义,时年 64 岁。从朴实的老农,到苏区财政部长,张其德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献给了中国共产党,献给了中国革命,他的子女——长子张乾锡、小女张幼安、女婿钟木火也都先后为革命捐躯。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张其德廉洁奉公、分文不沾的作风,将永远是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